今天和大家聊聊古代帝王是怎么选妃的,看看那些久远的宫闱故事背后,到底有哪些规矩和秘密。
在封建时代,帝王的后宫极为庞大,常被说成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些妃嫔们负责侍奉皇帝。她们到底从哪里来呢?按史料记载,周朝时的天子后宫就已经有相当完整的分工:六宫娘娘、三位夫人、九位嫔妃、27位侍妇、81位妻子,总共126人,这是可查到的最早的帝王后妃制度之一。而先秦时期的嫔妃来源则更复杂多样:有的是诸侯或大臣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帝王为妃,有的则是帝王强行夺取,还有的则是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得到。
当时的法律制度规定,宫廷会向民间征收良家女子,像征税一样每年都要进行。每年八月,朝廷派中大夫、掖庭丞、相公等官员前往洛阳周边的乡邑,选拔年龄在13岁到20岁之间、相貌端庄、身材体态还算美丽的女子。被看中的人会被车载进宫,进入后宫进行更严格的筛选,决定是否留下来陪伴皇帝。
筛选的要求极多、规矩也很严格。要评估走姿、仪态、是否婀娜多姿;还会检查头发是否整齐、是否有脱落,甚至会对身体进行检查,以判断皮肤是否健康、身体发育是否符合要求,肚脐、体态等也在评估之列;据记载,汉宫的后妃数量一度多达三千人之多。
进入唐朝时,正值开元年间天下太平、财力充裕,唐玄宗却沉迷后宫之乐,扩充后宫的手段和花样也层出不穷。他秘密下令,将天下美貌女子尽可能纳入后宫,并称她们为“花鸟使”,这些被迫入宫的美人最终成为了宫女和婢仆。随着每年大量良家少女进入宫廷,大部分成为宫女,只有少数人能晋升为嫔妃。那时唐朝后宫约有四万名宫女。
在选秀方面,秀女的来源多为边疆地区的美女(包括来自满、蒙等地),经由严格筛选后入选。年龄通常在13到16岁之间,身体健康、无重大残疾者才参加评选。13岁是“及岁”,超过16岁则为“逾岁,逾岁者不再参选。”阅选工作由户部掌管,通告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宫。
选拔日那天,秀女会在紫禁城的御花园内排队,由专人观察评估,方式类似当时的选美活动。入选的女子不仅可能成为皇后的候选人,还会被赐给一些近亲宗室,以示恩宠和安排。
至于封号与终身待遇,历史上也有规定:凡是获得皇帝赐予封号的人,通常不得终身出宫、不得改嫁;被选为皇后的人,则要经过特定的仪式,从正门和午门进入宫廷,最终在坤宁宫完成婚礼仪式,成为皇后的正式人选。
这些记载显示,古代帝王在后宫人选上,既有法度,也有强力的政治与权力干预。选妃的过程往往伴随极高的门槛和严格的审查,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以权力为核心的制度与文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