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思考致富》:聊聊 "智囊团的力量" 对我们的推动力 01 今天阅读《思考致富》一书中第十至十二章,但第十章 "智囊的力量" 却让我见识了较为新颖的认知、让我不禁佩服作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他以 "智慧的力量" 作为第十章的主要题目、副标题是 "驱动之力",可能不一定吸引我,但他用 "智囊的力量" 却吸引我一口气读完这章内容。然后明白原来里面的内容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单薄的、甚至弱不禁风,但一群人的力量肯定是厚实的、难以攻破的!02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递进式分析的。【1】"何谓力量"?作者在这一章开头就提到,力量是成功累积财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这一章里,我们会阐述有关个人如何得到并运用力量的方法。"—— 作者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想法。作者给大家解释何谓力量,力量 —— 或许可以定义为 "有组织的、处于明智的控制下的知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 "力量" 指的是有组织的努力,它足以帮助个人将欲望转化为相对应的金钱实物。有组织的努力来自两个或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他们有着同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秉持相互配合的精神。力量是积累金钱所必需的!力量是守住积累到的金钱所必不可少的!【2】"如何得到力量"?接着作者带大家弄清楚 "如何才能得到力量"。作者说,如果力量是 "有组织的知识",那我们不妨先考察知识的来源:①、无限智慧。作者指出这个需要 "创造性的想象力" 助力。②、过往经验。人类过往累积的经验(或者说,经过整理并得以记录保存下来的那部分经验)在任何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里都能够找到。这些前人累积下来的经验中重要的部分会成为公立学校和大学的授课内容。在那里,它们得以经过归纳整理,成为有序的体系。③、实验和研究。在科学领域,人们每一天都在搜集、归纳、整理新发现的事实?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个领域都是如此。作者分析,以上列举的三大来源都能够为人们提供知识。通过组织构建知识,借以制订出明确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落实到行动,到这时,知识就能够变成力量了。03【3】"为何说一己之力难以完成规模宏大的事项?" 对于这部分的解读,我的理解是 —— 作者在此做铺垫一下,为了接下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通过智囊团获得力量"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谈到,细究知识的三大来源,不难发现,如果要靠个人一己之力汇总知识,并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落实到行动的明确计划,其中藏着巨大的困难。特别是这个人的计划如果还很复杂,如果这些计划还规模宏大。那么,通常来说,他就必须借助其他人的合作,才能将力量这一必要元素注入计划中。如此看来,无论世界各国的文化有多大差异,但对于个人力量的局限性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请大家别忘咱们中国有个成语叫 "集思广益"、有一句出自唐太宗时代的警示名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传达出的意思与本书作者是基本相同的。【4】"通过" 智囊团 "获得力量" 读到这里,我认为才是最精彩且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 作者指出,所谓 "智囊团" 也许可以定义为: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了达成共同的明确目标,以相互配合的精神组成的知识与努力的协作共同体。如果没有 "智囊团" 作为助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力量。"在这里,我们会解说" 智囊团要素 "的两大属性,其中一个是现实的经济属性,另一个是精神属性。" 作者介绍道。①、经济属性一目了然。如果身边有一群愿意全心全力帮你达成目标,相互间拥有完美的默契配合,能够提供建议、忠告和个人合作的帮手,任何人都能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种合作联盟是几乎每一笔巨大财富的根基。你对这一伟大真相的理解,通常能够直接决定你的经济状况。②、精神属性层面则要抽象得多、理解起来困难得多,因为它指向心灵的力量,整个人类群体对它都还没有充分的理解。04 作者提到,从下面这句话里,你或许能够窥见一点端倪:"没有任何两种心智是可以和谐共处的,除非它们能够共同创造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力量,就像‘第三种心智’。" 我很认同作者的这段话,他分析得非常到位又非常值得揣摩!——"人的心灵是一种能量,其中包括来自自然界的精神力量。当两个人的心灵在相互配合的精神下达成合作,分别来自两种心智的能量精神集合体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吸引的合力,从而形成" 智囊团 "在" 精神 "层面属性。" 然后作者分别举了鼎鼎大名的卡耐基先生、亨利福特先生还有印度国父甘地先生的例子。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论证了 "智囊团力量" 如何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效用并对世界产生非同小可的影响!此时让我联想到了咱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当新旧朝代更替之时,历史总是青睐那些能博取众长、能集思广益的佼佼者。比如汉高祖刘邦、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要论学识、武功、谋略,如果让他们跟当时自己的部下单挑那真不一定能赢。他们胜在于懂得将优秀的人 "吸收" 进自己的阵营里!他们胜在于将一群人扭成 "一根绳" 然后一鼓作气去面对历史的巨大挑战!他们胜在于将心比心地获得了 "智囊团的力量"、同时也验证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05 文末,我第二次读到作者对 "智囊团" 的诠释 ——"以相互支持、配合之精神相交的人,会相互吸纳对方的性情、习惯与思想的力量。" 由此可见,作者是很看重 "智囊团力量" 的。事实上他说他也是得益于此而在事业上大部向前的,因此,他真心推荐大家 ——""这项要素同样可以为你所用!" 所以,很感谢今天的阅读给我另一种深沉的学习和思考!
思考致富
